前言
心房纤维性颤动为成人常见之心律失常病症,以惊悸、胸闷为患者主要自觉症状,房颤时心房发生每分钟350~600次不规则之冲动,引起不协调之心房颤动。
本病无论急性与持久性,轻者易愈,重者难疗。虽临床见证多端,然余所见病例,多呈虚性脉症,于气、血、阴、阳四者之中,以气虚为其主体。而常兼阴血亏损,时或兼挟心火、痰涎或虚阳扰动、或血行阻滞、或心阳不振,如何立法主治,又当临证权衡,当机立断。
病案举例
三年前,有科技人员曹某前来就医,年龄约五十七岁,自诉无慢性病史,近年来常觉心悸怔忡,胸背间有跳突感,心动过速及早搏时作时止。
经西医检查,拟诊心肌炎后遗症。
余切其脉小而数,指下按之不足,舌质淡红,苔薄净而干。
辩其证属气阴两虚。心失所养致心神不宁,治以两调气阴兼以宁心安神为法,用生脉散加昧。
拟方:党参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朱茯神、炒枣仁、龙齿骨、炙远志、甘草、夜交藤、丹参之属。
服第一帖后,即觉心胸间舒适异常,诸症尽失。于是连服十四剂,前十三剂,剂剂均觉有非常之效,自谓药后病已痊愈。
不意服至第十四剂时,虽在春夏之交而天气燠热异常,突觉心跳不止,一分钟可达百跳以上,于是疑为用药不当所引起,因而自动停服前方,不再服余之药。心速一症持续半月后始渐平复。所幸以后二、三年间,心律失常竟未复发。
去岁冬,一日夜间子时,勃然心悸异常,胸闷窒塞,有惊慌恐惧之感。于是仰卧不敢稍动,静以待之,自觉心胸间如气轮机之发动。“突!突!突!突!”震跃不已。经二、三小时,渐渐缓解,次日白天,除胸膺不宁之外,深感疲劳乏力,动辄汗出。
如此夜夜举发,三日后去长寿医院作检查,诊断为“心房纤维性颤动”。建议住院治疗,曹婉谢之,转来我处服中药。
余诊其脉两寸小而有力,左关及右关尺均小而按之软。舌质淡红,苔薄净。
据此脉症,仍属气虚阴血不足,而心火偏旺。治拟益气养血,清心宁神。
处方为:
黄芪24g 党参15g 炒白术9g 茯苓9g 甘草3g 当归9g 麦冬15g 生地20g 炒白芍9g 苦参4.5g 丹参9g 生龙牡各30g 炒枣仁15g 五味子1.5g
煎药服后,依然夜夜发病,但发作渐轻渐稀,脉则渐现小脉,数象自除。两周后诸症消失,心胸安适。
前后服药37剂,病不发作。随之则退休,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,曹素勤勉,花甲之年,仍操劳不止,而心君竟亦泰然,未见与之抗衡也。
病案分析
前方之立,是经“辨证求因,审因论治”而后所拟订,故能见速效,正是前方切中病机,药物与药物之间配合默契之结果。
然若于调整心律一端而论,亦无不借重于苦参一物。近年来苦参能治心律失常之报道甚多,皆从实验而得,确有见地。
余谓心律失常原因不一,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偏衰,实证则痰瘀火郁各不相同,原因不同,调整心律之主药亦不同,是以临证时务宜推敲斟酌,随证选药。
若因心火盛者,黄连与苦参均为首选之药,而验之临证,则苦参较黄连更为应手也。
关于苦参之剂量,诸书多用15~20g,甚则30g。而据余个人体会剂量以切中病机,恰到好处为宜,中病即可,不要过量。
盖苦参乃苦寒之物,极易败胃。心律失常者每多气虚,此时顾护胃气甚属紧要,若胃气重伤,未有不功败垂成者。
本案出自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