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3日广东省首届拜师仪式圆满结束,86对师徒正式确立师徒关系。为保证中医师承教学工作按高质量、高标准落实,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近日开始组织师承教学调研,聆听各方意见,以期能总结教学经验,进一步完善教学和管理体系。2016年12月7日,调研第一站走访了中医师承导师、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顾问吴伟康教授及其弟子卢东毅。吴教授结合自己的带徒方式,总结了师承教育的经验及对中医、中医师承的思考,为中心师承工作的完善提供了指导和经验借鉴。
师承教育的方式与方法
“师承教育的本质是言传身教,但怎么教,则因人而异。”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了解,吴教授为学员制定了为期四年的学习计划。吴教授主要从五大方面总结了带徒模式。(1)跟诊。由于该学员原来的专业是药学,为了让徒弟尽早接触临床,出诊时把徒弟带在身边,这样有助于学员逐步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要领,了解中药的用法用量,掌握临诊辩证思维,同时也让徒弟感受到如何尊重病人,与病人沟通、交流;潜移默化的不仅是医术,还有医德。(2)讨论。根据病例具体情况,和徒弟一起进行讨论,在讨论中尽量能让徒弟充分思考,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,这样可以起到触类旁通、温故知新的作用。(3)整理病例。要求学员认真整理、录入病历资料,并与病人保持联系,接收反馈信息。中医本身讲究辩证施治,整理病例和跟访,既是培养中医技能,也是培养徒弟对病人负责的态度。(4)科研。采用类似研究生的培养方式,在临诊中结合具体病例,训练徒弟基本的科研思维,并作好撰写研究论文的准备。“论文写作不容易,但这个过程是培养批判性思维、严谨性思维的关键,会让徒弟终身受益。”(5)自学。系统的理论学习要靠自己,中医博大精深,更多的知识要自己主动去学习了解。
“在吴老师这么有造诣的大咖面前,我只是中医的入门者,中医小鲜肉。一开始有点压力,但老师很耐心,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。”刚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不久的卢东毅直言,“能成为吴老师的弟子很开心。吴老师对弟子有比较严、比较高的要求,要学的东西很多,自己要加把劲,要努力,不能让吴老师失望。”在访谈中,卢学员略带羞涩。他从小与中医结缘,热爱中医,全家都支持他参加中医师承,希望能通过中医师承的方式,汲取中医知识、积累临床经验,考到中医执业资格证,合法行医,有朝一日能凭借自己过硬的本领,造福百姓。“东毅不错,但是还要加把劲。”吴教授不时给予小徒弟肯定和鼓励。
图:吴伟康教授与徒弟卢东毅
师承学员的培养目标
“说实在的,作为师傅,首先要明白把学员培养成怎样的人,其次才是怎么培养?”吴教授在交流中反复提起。“首先是医德,然后是医术,我的徒弟要做到医德高尚、医术过硬、责任感强”吴教授深入地谈了自己对师承学员培养目标的思考。吴教授曾师承国家名老中医邓铁涛先生,现在也正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传授给下一辈。
当问及为什么师承学员要努力做科研有论文发表时,吴教授明确指出,“主要是两大方面,一是锻炼成长,二是责任感。做科研对学员的锻炼是勿庸置疑的;此外,这也是培养学员中医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法。中医相比西医,一直存在种‘中医不够科学’的声音。做研究,用科研的方法和态度,探索中医的作用原理,有助于中医的发展和国际传播,也有助于培养学员中西医结合的思维习惯。”“科研不仅是教授,也不仅是硕士、博士的事,师承的学员也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责任感,有能力有条件的更应该努力去做到。”
“从整体来看,中心既要培养能满足基层医疗工作需要的中医从业者,又培养能传承中医名家理论、技术、发展中医事业、弘扬中医文化的高级人才。当然,不同的学员情况不一样,不能一味要求过高,但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和管理体制。”“一个优秀中医的成长,绝不只是靠这几年的师承学习。中医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,但这几年师承的培养如果做的好,这将帮助他一生,10年、20年后,我们的这批师承人员肯定会出现一批杰出的人才。导师的责任也很大,要加强对学员的培养与引导,要在现有的教学方案上因材施教。”吴教授语重心长。
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的定位与担当
作为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顾问,吴教授对中心的定位及整个工作内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。“中心取得的每一个成绩,都来之不易,但这还远远不够。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医师承的实践,用实际行动响应政策,难能可贵,但是既然开了先河,就要把它做好。广东的中医师承要做成全国的标杆,甚至不能比国家举办的师承差,要提高自我要求。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师承的各项工作。”曾担任中国中西医学会副会长的吴教授语气坚定。
“此外,中心要以师承工作为切入点,要从全局的角度,从中医大业的高度,结合国家政策指引和国家发展需要,让中医发挥更多的作用。吴教授进一步谈到,“中医不是深藏于闺中,不是阳春白雪,需要在服务百姓中成就自己的价值。近年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,省委、省政府,都发出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号召,提出要振兴中医,要推动中医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,这个号召不仅是国家的事,更是每个人的事,我们中医从业者、中医学习者更应义不容辞积极响应,并付诸行动,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更要有这样的觉悟和担当。”
近一个小时的访谈,吴伟康教授的谈话既高屋建瓴,又很接地气。他正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学员的负责,对师承教育的负责,对中医的负责,并表示会继续坚定不移地以实际行动去支持中医师承事业的发展,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师承教育。中医师承大业,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,一步一个脚印,为中医师承大厦添砖加瓦,为建设中医的辉煌殿堂奋斗。
2016年9月23日广东省首届拜师仪式圆满结束后,所有学员已按照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学习;中心也已完成中医师承线上学习系统的开发、中医习题册编订等,整个教育体系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,但仍任重道远。中心将继续开展调研,收集反馈与建议,为进一步优化整个中医师承教育体系打好基础,逐步打造全国最好的师承教育体系。
附简历:
吴伟康教授,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(国家认定)、中山大学教授(医科二级)、博士生导师,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。获广东省首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、广东省第五届柯麟医学奖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。广州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、南方医科大学特聘教授,中国中西医学会前副会长、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,2016年5月被聘为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顾问。先后赴美国UCLA ,University of Michigan(at Ann Arbor),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进修。
主要从事病理生理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,其中对中医经典古方—四逆汤的现代研究有所建树。历年来,已获33项科研基金资助,其中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8项(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,均为负责人),国家科技部“973”中医药专项课题1项(课题负责人),“211工程”重点项目1项,其他省部重点项目5项(均为负责人)。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(含SCI 32篇),出版专著、教材52部。获科技成果奖15项(部省级7项),其中,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(排名第5),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第1),199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(排名第1),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(排名第1),200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(排名第1)。培养博士后15人,博士生30人,硕士生29人,共74名。